过往人生

爱情片美国2023

主演:格里塔·李,刘台午,约翰·马加罗,文胜雅,尹智慧,崔元英,严晟敏,安敏扬,徐妍宇,黄胜妍,乔尼卡·T·吉布斯,丽莎·丹尼特

导演:席琳·宋

 剧照

过往人生 剧照 NO.1过往人生 剧照 NO.2过往人生 剧照 NO.3过往人生 剧照 NO.4过往人生 剧照 NO.5过往人生 剧照 NO.6过往人生 剧照 NO.13过往人生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22 16:18

详细剧情

  Nora(Greta Lee 饰)自小便因家庭因素搬离首尔移居加拿大。她与青梅竹马 Hae Sung(刘台午 饰)的关系最终停留在稚幼的凝视不语。而在二十年后,命运令两人于纽约重逢。可此时 Nora已拥有新的身份,甚至已和Arthur(John Magaro 饰)建立家庭。和Hae Sung 分开二十年后的重逢,也令她重新思索生活中的真正渴望。

 长篇影评

 1 ) 清新文艺,并不觉得它“让人惊艳”,只是讲述亚裔移民故事的又一次新尝试。

#过往人生# ( Past Lives )(A-) 故事本身其实挺俗套的,一听会觉得更适合韩剧,但拍成电影倒是挺动人,表演、配乐和摄影都很有格调。而且因为涉及到了移民题材,让很多移民观众会更有共鸣。 为了移民、绿卡,很多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信念,一直向前,而这期间要放弃很多、失去很多,但也换来了自己期待的人生。但是偶尔回头看过去,也可能会想,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重新再来,选择另外的一条路,是否会更幸福? 本片中的女主人公因为12岁就跟着父母移民,也是被灌输了希望能去北美生活的信念,但她因此离开了青梅竹马。在后来的20多年里,这个曾经的同班男同学也长大,依然思念着她。两人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直到30多岁在纽约重逢。但这时,女主已经结婚,因为要办绿卡,早早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住在纽约的小公寓里,成为了一名作家。即使没有大红大紫,但女主觉得,她已经达到了人生目标。可这个从韩国来的青梅竹马却又让曾经坚定的她迟疑了:嫁给爱情更幸福,还是嫁给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人更幸福? 其实很多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上问这个问题。遇到爱情就嫁了的话,也许人生道路会遇到阻碍和限制;但如果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路上找到可以同行的伴侣,也许可以一起携手实现目标。其实选择后者的更容易幸福。但是面对真爱或者soul mate,人总还是会心动和迟疑。不过片中的女主,跟我比较像,属于理智型,而且很有自控能力,所以我知道,她一定会坚定自己的对人生的规划,而不被任何事干扰。 韩国来的这位男同学还是挺帅的,具有诱惑力,但是与他结合的人生,并非女主的目标,很多时候,只能向这种爱情说再见,才能勇敢继续前行。 摄影很真实,完全不像一般的韩国电影或电视剧那么故意“美白”,没有任何滤镜,所有人和事物都很真实。因为是女导演,可以看得出细腻与内敛,加上合适的表演,即使一些毫无对白的情节也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挣扎和内心的波涛汹涌。配合纽约的美景,确实还是挺文艺、浪漫、小清新的一部爱情故事。 但是我并不觉得它有多“特殊”或“让人惊艳”,只是讲述亚裔移民故事的又一次新尝试。 我当年出国前,也是怕给自己留下断不了的念想,一直坚持不谈恋爱。为此,曾经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喜欢或暧昧过的男生也都是完全不敢进一步发展。我觉得只要不给自己留后路,就一定可以一直向着目标前进。出国前拒绝过的男生都是直接诚恳滴说:“我要出国了,不一定会回来。” 有时也会想起他们,觉得:啊,那个男生,不知道怎么样了。想起来的时候挺甜,但我觉得这就够了。要的就是一直留在心里那个甜甜的校园暗恋,真的要发展了,说不定就不美好了。对这些“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对象的记忆远远好过那些真谈了却发现不适合的人。 6月1日上映

 2 ) 是原本不想看的电影

最近几个月大数据让我看到了很多次past lives的海报, 昨天临时起意提前下班去看,后果是哭肿的眼睛今天依旧没有消肿。

不算长的电影讲了一场横跨20多年的牵绊,或许有些观众会觉得彼此错过却依旧美好,但我还是觉得遗憾,可能因为自己心里也有一个类似Hae Sung的人,而我们还没有错过那么久,再做些努力或许还来得及。如果把自己代入这样的结局,我其实有一点生气,好像我们不能在一起就是输了,我不想输,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同时,也尽量和彼此靠的近一点,说不定很久之后,轨迹就能重合了呢。

叙事徐徐推进,而我却那么频繁地被感动。很多个我都从Na Young变成了异国他乡的Nora,很多年后只有Hae Sung才会叫起这样的本名。在我给外国同事解释中国传统名词的时候,Nora第一次给丈夫解释Yin Yun时的神情也会出现在我的脸上。Nora常背的那个普通黑色托特包和我的通勤包好像好像,所以我总觉得这是part of me on the screen,看起来就更有代入感。Hae Sung醉酒后隔天在家吃饭的场景会让我忽然想家,想念家里餐桌的固定座位,以及只靠吃饭的动作就能被体察情绪的安心。

两个人很多年后终于相见时,我在想,我们再见时又会是怎样呢?

在地铁上他们面对面站着,用含笑的眼睛看着彼此,但我觉得眼底都是伤心,他们看起来那么般配,但抓着扶栏的手靠得再近也终究是没有握住。

影片中一些镜头让我想到了另外两部电影。两人坐在Domino park台阶上相望时错开的眼神让我想到爱在三部曲,但少了初遇时的心动,更多的是怅惘,彼此猜测着对方的心意,或许满心想的都是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吧。之后在bar聊天时,Hae Sung对两人在一起可能结局的想象也比lalaland里的蒙太奇更让人心碎。

电影最后等Uber的那2min,看的我好煎熬,心里一直在跟着紧张。他们会接吻吗,他们转过来了,他们会接吻吧,他们就这么看着在想些什么呢!再不靠近就要来不及了,接吻好不好!但他们始终都只是认认真真望向彼此,然后礼貌拥抱,我说不清这到底是不是克制,但又觉得释怀。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相当于他们都要放弃各自的生活,而没有什么交集的现实已经是他们各自做出的坚定选择。

Hae Sung上车后Nora独自走回家的那一小段,我咬着嘴唇哭的肩膀一耸一耸,那条路我记得我也走过,就不禁会想如果我现在是她,我得有多难过啊。

散场时还不到8pm,从暗暗的电影院走出来,外面的天光还很亮,East Village的街道比以前任何一次走都更好看,这让我很困惑也更伤心。犹豫了两三个block要不要把这个电影推荐给他,还是拿出手机给他发了消息。

我很想叮嘱他一定要去看,因为这里有我想对他说的话,我们离得那么远,见的那么少,但我真的还是很想你。我很想告诉他,去年生日那天我许下的愿望里有你,很多委屈或大笑的时刻也都会很想告诉你。在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里,也一直都有希望你过好自己人生最最诚挚的祝福。

但我已经没有了给喜欢的人发小作文的勇气,我很怕你说那些关心、鼓励、分享的歌都没有任何含义,而我没办法抱怨。

 3 )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原载于《环球银幕》

90年代的韩国,青梅竹马的同学二人,这本应是一段佳话的开始。可是青春期暧昧含蓄却又炙烈真挚的情感却因女方家庭突然的移民加拿大戛然而止。十二年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来到纽约当剧作家的诺拉(葛丽泰·李饰演)从社交网络上找到了依然在韩国的童年初恋海岭(刘台午饰)。两人虽然身处地球两端,但依旧被彼此所吸引,通过视频通话续上了前缘,隔着电脑屏幕知无不言地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直到某一天,诺拉认清了这段情愫的虚无缥缈,选择中断了与海岭的联系。又一个十二年过去了。诺拉已经在纽约成家立业,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然而就在此时,她又偶遇到了来纽约出差的海岭,这次偶遇让她平静和谐的生活又泛起了涟漪.......

看了这段介绍,美籍韩裔导演席琳·宋的自编自导处女作《过往人生》很容易让人想起理查德·林克雷特经典的《爱在》三部曲,因为两个作品都是讲述一对男女每隔十年的一次重逢,从此折射出这十年间两人关系的演变和自身的变化。不过尽管有着明显的相似点,宋的作品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杰西与席琳一见如故的热情似火不同,两小无猜的诺拉和海岭从未真正的相互表白过,暧昧情愫在两人之间不言自明,而地理位置已经生活轨迹的巨大差异也让双方从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这份情感的留白让这份错过的真情更加令人惋惜而怅然若失,也让结尾两人开诚布公的一段谈话愈发动人。

而作为移民导演,席琳·宋也把这份东方美学当作影片的主打特色。片名《过往人生》便指的是“前世”,而佛教中的“因缘”概念也成了影片的的核心。片中诺拉引用“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句话来说明自己和海岭的一次次重逢必然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席慕容的这句话可能会勾起00年的非主流回忆,但对于西方观众而言,神秘而浪漫的“因缘”则可以完美的满足他们对于隐而不言的东方恋情的想象。

不过《过往人生》真正的优点不是故弄玄虚的东方色彩,而是处理复杂人物情感的成熟和理性。诺拉很爱她的丈夫亚瑟,但她也珍惜和海岭之间的情谊。海岭仍然喜欢着诺拉,但知道自己情感注定会无疾而终。于此同时,在知道诺拉和海岭历史后的亚瑟,也会羡慕而嫉妒两人之间的联结从而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不安。三个人之间暗流涌动,却又保持着互相之间的尊重和礼节。而这股贯穿全片的暗流终于在结尾诺拉的一番独白中得以宣泄释放,让角色和观众都可以和解。

这样的设计,其实和另一部A24出品的小成本文艺爆款《晒后假日》很像。两部作品都是带着复古色彩的“近年代片”,都有一丝压抑的伤感情绪缠绕全片,而主角的情感都在结尾高潮处才得以袒露。这份内敛的收与放和以往不煽情不罢休的圣丹斯系文艺片大相径庭,却在A24的力捧下成为影评人热赞的新贵。已经在圣丹斯和柏林大放异彩的《过往人生》是否能像《晒后假日》一样年底冲奥成功有待时间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内敛含蓄的“小清新”电影能取代大撒狗血的圣丹斯文艺片,也算是A24的功德一件。

 4 ) 男人总是留守过去,女人总是面向未来?

在柏林的映后采访中,一个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男人总是承受、感性、饱含爱的那一方,而女人则冷静、选择活在当下、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因为是对一直以来男女固定印象的倒转——似乎更多时候,男方才是那个走向更大世界的人,而女人则对感情更加不舍、迟疑。

女主演Greta Lee觉得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电影魅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个剧本起初最吸引她的地方,那就是女主Nora自始至终最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梦想、事业,都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对自我的探寻和实现,而不是其他浪漫爱情剧中那些在爱里迷失、总在感情里打转的女性角色。Nora在这样一个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满意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意外与刘台午饰演的男主Hae Sung重逢,才让这个故事更加强烈、合理、又令人心碎。

是这样的,这部电影好看就好看在,男女主自始至终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是身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也是两种文化,两种人生追求。但这些不同正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根源。女主留恋的正是那个带有所有Korean男人特质的Hae Sung——他正如他自己所说,普通的工作普通的薪水,犹豫不决,沉默寡言,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说,即使把表白的话语输入在邮件里,也因为没有魄力为女主飞去纽约而又默默删掉。而男主迷恋的也正是那个总是拥有最高的梦想,从诺贝尔到普利策到托尼,争强好胜,考第二名会哭鼻子,想要做到一切,想要拥有一切的,自主又坚决的女孩。Nora留恋Hae Sung所代表的被自己抛在身后的那个Korea的故土,她对他的感情更多是一种乡愁和移民身份认同的源泉。而Hae Sung对她的感情也是对自己无法达到、不能适应的那个远方世界的向往,对似乎触手可及却早已远去的那个背影的遥望——他总说自己ordinary,这份感情于他来说无疑是extraordinary。他一直都知道她是怎样的人,即使二十年后异国重逢,Nora看起来过得并不光鲜也不成功,她为了绿卡早早结婚,住在拥挤的公寓里,还没有写出理想的作品,但他还是执着地问她现在想要获得什么奖,在他眼里她不会放弃对更卓越人生的追求。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终于带着泪眼对她说,我知道你就是注定离开的那种人,你要去更大的世界,但我爱的就是这样的你。

可能是表现手法的不同吧,或者刘台午比高司令更吸引我哈哈哈,总之,最后他在酒吧对Nora说来了纽约见到你之后我莫名其妙开始幻想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我12年前毅然来了纽约找你,如果你没有离开韩国,我们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我们是不是也会恋爱、分手、结婚、有小孩?也许是刘台午说这段话时那个抹去眼泪的神态,让我觉得这一段比La La Land最后的蒙太奇更打动我。当他们每次望向彼此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那个自己本可能拥有但却没有选择的人生。所以我说,爱就是固执地残存在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人之间才好看。

对于开篇这个问题,刘台午也给了自己的答案,他特别提到“总是”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状况。这里他可能误解了记者的意思,记者其实就是在说这部电影中女人总是在向前走,而男人总是抱着感情沉默地留在原地。但其实这个“总是”也并不完全错误,因为在很多经典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确是这样的。比如《飘》,斯佳丽就总是坚韧又充满活力地面向着未来,自始至终说着tomorrow is another day,而艾希礼明显留守在过去,梅兰妮其实就代表了他对过去世界的那个幻梦,她的去世当然也带走了他的一切。艾希礼当然会被斯佳丽所吸引,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可能结合在一起。比如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就是那个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的人,而永尾完治则对故土小镇爱媛念念不忘,也总是放不下青梅竹马的里美,始终无法与莉香同频。再比如韩国电影《男与女》,最后的结局,孔刘的角色留在了原地,他还是无法离开原本的生活,而全度妍的角色则从感情中获得勇气走向了新生。就算是现实世界,《再见爱人》里,章贺也明显总是纠结在过去,固执地想要寻求一个答案,而郭柯宇只想往前走,觉得答案早已经不重要。就像我在《再见爱人》的评论里写的,可能是既成的秩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围绕男性而建立,所以他们似乎自然而然在那个过去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舒适、习惯,以至于很少有动力去探寻、建立新的生活。而女人,因为传统的主流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的确处处都是枷锁,所以挣脱出来寻找新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加可以想象,也很少有人再愿意回去。但女人温柔的地方就在于,即使她已经坚决离开去往新的世界,但她还是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男人对closure的固执寻求,来给彼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告别。

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部电影了,这个周末两天连着看了两遍,下周末还想去看。身处两个世界的人想要凭借爱意跨越彼此之间的雪山,却注定失败,如何处理这种失败,在思索、和解的过程中感情也愈发凸显,这样的故事似乎尤其打动我吧。

 5 ) 岁月易逝,愿过往的爱意与温柔永存。

二十年前在女孩哭的时候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子,也是在二十年后知道她会忘了吃早餐而提前为她买好早餐的男孩子。她想要很多,跌倒的时候总是哭,而他会记得她所有的梦想,默默守护她。

他说我爱你的雄心壮志,韩国容不下你。而我爱你的理由正是你从我身边离开的理由。

相隔多年,其实她已经不再是男孩当年爱上的她了,可流转于岁月中的爱是真的;即使她和犹太老公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浪漫:为了省房租而住在一起,为了绿卡而提前结婚。但是这份尊重与平等也同样令人动容:“你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大了,我有为你同样地做到这些吗?”“那个男人飞了十三个小时来见你,我不能阻止你去见他”“你说梦话时会讲韩语,于是我拼命地想学好韩语,我想知道你在梦些什么”

而当年那个扬言要拿诺贝尔奖的女孩也在时光中渐渐接受了自己平凡的一生。普通却知足。

分别的时候,她一瞬间从吵闹的纽约回到了十二岁那年安静的首尔小巷。她总是追寻更大的世界:从首尔到多伦多,到纽约。但她的心中永远存在这条安静的小巷,那是她来时的路。他向她告别,告别今世的有缘无份,离开的时候把她的过去也一块带走了。从此没有人再会喊她Na Young, 人们只会叫她Nora

这是导演的一部自传式电影,她真的很幸运。爱来过,真实的存在过就已经足够幸运了。岁月易逝,愿过往的爱意与温柔永存。

 6 ) 看完哭傻了

预警!轻微剧透~

这部电影注定无法让我特别客观评价,异地恋故事非常戳我泪点。

这部电影整体的铺陈极度的克制和细腻,男女主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技,尤其在大屏幕上看,格外动人。(还隐约担心欧美观众山猪吃不了细糠,看到观影中周围人也有撒泪,我就放心了)

急着赶回家视频通话的急迫,等待接通的期待,卡顿的网络,skype的铃音,织就了无比真实的情感。从聊到天亮,到聊到睡着,到错过的电话,千言万语不过一句“如果我在在就好了”,无论是感性没有战胜理性的现实,还是爱的程度无法跨越地理的距离和时差,那都是正确的选择。

没有什么比我来看看你,并且体面的告别,更完美的结局。感谢这部电影,没有狗血。三个主角都那么好,就更让所谓的遗憾没有那么遗憾了。他很好,对你也很好,所以我们的故事就放在past life或者是next life吧。

就像李仙姬的歌唱的“这一生没完成的爱,这一生没完成的姻缘”

能把“姻缘”这个词给欧美观众讲明白,确实厉害,观影结束我们都在感叹,韩国人可真的是掌握了获奖密码啊!

🌟🌟🌟🌟🌟

节奏,人物塑造,配乐,视听语言,都很完美!夕阳里的风吹起车窗里女主的头发,拍得太美了!酒吧的告白让我泪奔,告别时摇曳的裙摆,拥抱前的犹豫,放开时坚定且洒脱,泪奔again。彻底跟Na yong告别之后,Nora有丈夫的拥抱,真好。

不继续胡言乱语了,强烈推荐!

 短评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Verti music hall3(应当是《前世人生》)大失所望,首尔成长的没回首尔的女性自然比《回首尔》的女孩处理起来更加容易:既然是纯纯的美国电影,只要一心融入大熔炉便可,首尔与青梅竹马的男孩都是势必留恋却必舍弃的前世美梦。尽管三个主角以Korean和American的词语组合(Korean Korean, Korean American, American American)形成的身份进行的互动在影片局部产生了微妙的反应,但一切来之过晚——片长过半仍尚未重逢,携带着绝对美国价值观的影片还没有演变为属于纽约的、展示其魅力的城市电影,已然是结构上的失败。(配乐一度魂穿巴黎恋旅人,,真的是不一样的吗

4分钟前
  • Parity
  • 还行

看见我过去九年的人生,把仅收藏给自己看的世界构建在最脆弱的关系上,在无数个瞬间里让他成为精神世界的全部。我爱你,我来见你,告别今生的有缘无份,好让我们来世重逢不再是送别。我也好想以这样的方式和你道别,我也想你。

9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配乐品味出奇地好,爵士乐搭配这种看似漫不经心但精细的片子,很受用。台词好演员好,女主第一个眼神就勾人了。

11分钟前
  • 小白宁宁宁
  • 推荐

Bold audacious smart 最后那个沉默pause是最狠的设计 very touching但是没有touch到我 大概我就是一个讨厌太多配乐蒙太奇的snob 紧紧追踪被小心翼翼藏好的snob 启发比感受大

12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2023柏林# 韩国这次又又又要赢了,东西方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14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前世的缘”,这分明也该是我们拍得出的电影。非常“好看”,谁都能共情的那种。情感流淌自然,一个小小的切口切下去,看得到文化的交融和固守。台词好,女主角好。

19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男主是《分手的决心》里的李主任,制片公司由《分手的决心》的韩国CJ和A24共同投资制作

24分钟前
  • 仔仔咪哭
  • 还行

这真的是一部温柔电影,感谢这被善待的前半生,它存在过。连带着你没有来过的20年,我拥有如此多,我不再恐惧未来,这是我的财富。

27分钟前
  • 李梦
  • 力荐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改变不了的过去才是美好。可以理解导演是以一个移民女性身份构建了一个心中虚妄的Past,很多细节上感受到她对这个“虚妄”的表达,如二人聊天时背后的旋转木马,她对于男主说出“野心”这一词的反馈,还有最喜欢的是电影标题Past和Lives相隔甚远的设计,能在影片结尾处感受到那种不舍,因为未曾经历的遗憾,这可能是一种细腻的表达,但是我还是喜欢一个更残酷的结尾,如果是女主而不是男主在对望时拦车会让我感到惊喜,另一个不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的某些部分跟我的经历有很的雷同,属于她的私密表达撞上了我的私密经历让我无法共情。

31分钟前
  • 较差

《爱在》三部曲遇见《晒后假日》。a24已经把这种人淡如菊怀旧淡淡哀愁的小清新电影套路摸透了

32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推荐

想想自己都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永远怀念的人,也真是有点遗憾啊

37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看到了导演对于移民、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的表达,但没有想象中的好。故事可预见,台词还不错,闪回转场可能故意设计成这种突兀式的吧?但我不大喜欢。网上说像after sun,但视听语言差远了。虽然理解男女主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但最后男主问女主“如果你没离开如果我们一起长大一起date”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小声和旁边的朋友说“小时候如果就在一起早就分手了,没得到过才会永远有滤镜”,被打说我冷漠。但这其实就是白月光的本质嘛,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句话梗概。

42分钟前
  • 3.141592653589
  • 还行

不如契诃夫一段话

46分钟前
  • Windbell
  • 很差

电影前半部分会让人觉得有些俗套,直到女主12年前和男主恢复联系,却深知二人都不会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生活时,在分手的视频里说了那句,“我移民两次来到纽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想着如何坐上回首尔的航班。”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又过了十二年,她既没有像12岁的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拿到诺贝尔奖,也没有实现24岁时许下的拿普利策奖的壮志,她嫁了个美国作家,甚至为了绿卡提前结婚。命运终究让我们成为了极普通的人,在多年后意识到这一点后,会不会为曾经没有在一起过而可惜呢?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我爱你就是爱那个会奋不顾身离开的你,那个雄心壮志的你。错过的岁月并不可追,也没有未来可以期待,所以24年后和你重逢在异国,会忍不住和你畅想一下我们前世的缘分和纠缠。拍的很真挚,太共情那份固执和坚决,看到流泪。

48分钟前
  • DeadVolcano
  • 推荐

童年恋人在十二年后通过互联网重新认识彼此,进行了一段短暂的跨时区“陪伴”。二十四年后两人终于在美国相见。见面时,女孩已经结婚了七年,男孩刚和在中国认识的女孩分手。爱意和人都没有变,那变得是什么呢?是人对爱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吗?里面没有任何的Drama,每个人都很温柔,用着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爱意。感谢片尾字幕给我留了足够的时间,让我在黑暗的影院擦干眼泪。

52分钟前
  • 分子兽。
  • 力荐

是很当下的移民故事。很感同身受女主内心的挣扎,好像无论东西方都无法被人真正了解最完整的自己。但她被爱着就是幸运的。更愿意相信最后离别的痛哭是因为彻底告别了一部分的自己。@73Berlinale

57分钟前
  • Scheiße
  • 推荐

从我观影过程里不断在cue《普通人》就能意识到它本质上是coming of age的故事,而非单纯的爱情电影。和童年作别,和故乡作别,然后通过网络重遇,再学会放下。本身其实是一个比电影看起来痛苦的多的过程。优点就是导演的克制和轻巧,让故事的本身打动人,而非所谓的“煽情处理”。此外,移民元素并不觉得刻意或喧宾夺主,反而是从另一个不常见但一直被忽视的视角来解构“移民”。导演几乎剔除了所有传统的“成功学”移民叙事元素(只保留了诺贝尔普利策和托尼),完全通过女主的成长故事来重构移民本身,算是一大亮点。遗憾是除了很多不能免于俗套的情节设计之外,导演的调度也缺少个人风格,丢失了一些影像魅力。最后就是故事容量较小,层次比较扁平,外延过于狭窄,可解读性和反复观赏的价值不高。(普通人大银幕当电影连放我会爆星)

1小时前
  • Unbeliever
  • 还行

胜在真实情感,在柏林主竞赛里完全是一股清流。以及看emotionally available的成年人谈恋爱真的动人。

1小时前
  • 日王仔
  • 推荐

纽约东村亚洲餐馆饭后敲开一个fortune cookie,抽出纸条,上面写满了Yin Yuan. 2.5

1小时前
  • Meng
  • 较差

慷慨、殷勤、不自命不凡。我接受没有太高技巧的情感暴击。自嘲其实是很“知识分子”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种懒散的退后观察。这种钝感恰好中和了在“过量”边缘游移的“投机取巧”。没有男凝,女孩自信与智慧带来的耀眼的灵韵,是一种语言触及不到的秘密。刘台午太帅了,但对比智慧,纯洁是他的软肋。我现阶段觉得有关少数者、处于文化冲撞中的各种自我彼消此长的故事是最有意思的。很高兴看到即使今日全球化式微,这些年它在文化上造的福仍然在慢慢发芽、开花。

1小时前
  • Virgohi21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