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宝贝

爱情片内地2004

主演:陈坤,周迅,黄觉,

导演:李少红,

播放地址

 剧照

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2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3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4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5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6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3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4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5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6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7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8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19恋爱中的宝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6

详细剧情

生于1979年的宝贝少时总梦见自己会飞,当她对自己从何处来感到困惑时,通过母亲之口知晓被捡于垃圾箱,这令她自此不断生出奇思怪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宝贵渐渐长大,见证城市的飞速发展。  某天,一头乱发的宝贝捡到一卷“自拍带”,发现带子中的男人和她一样也“想飞”后,她开始满世界寻找他,期望用自己的精神拯救他的灵魂,两人能有美好的未来。“自拍带”中的男人叫刘志,是个每日在都市中辛苦讨生活的白领,精灵古怪的宝贝的出现令他早已麻木的心重新点燃激情,两人迅速坠入爱河,然而,生活中除了风花雪夜的浪漫爱情,更多是零零碎碎的平庸无聊。

 长篇影评

 1 ) 随便说说

突然想写一篇文章,冠以名为“我的电影理念”。吾爱电影已经很多年了,从小每周六晚上抱着枕头按时守着中央六套的佳片有约已成为我空余时间的一大乐趣,乐此不疲。到现在热情热情不减,基本保持一周1~2部的速度,吞噬着电影领域丰厚的精神食粮。兹于我的观影开始的比较早,历史也已不算太短,但从来没有想要耍耍文笔来秀秀自己的观影,一来务实,对于电影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摩,接受来的比表达重要;二来自知,觉这类事是力有所余才能做的,对笔者的要求也很高。“理念”也一词甚是庞大,我所有的只是肢零破碎的感觉与稍有轮廓的原则,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但想写这篇文章并非是我恣意妄为,而确事出有因,想顺应一下当下是根葱就敢给自己立传写家谱与人参扯近乎的自娱自乐精神,动了“凡心”。近来看了部2004年的“老片”,《恋爱中的宝贝》,李少红导演的,号称爱情魔幻片。冲的是里面男主角黄觉去的,被他在《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所吸引,加上“旁敲侧击”的到处百度,google,优酷了一下他,感觉确实担得起李少红对他“身上有被生活碾过的痕迹,但仍能看到亮光点”的评价,撇去与才女老徐徐静蕾的绯闻不谈,在记者,媒体大众面前真实坦率的独树一帜让我眼前一亮。
看完之后感觉很不错,流畅,起码这一个半小时中我一次都没按快进或是不耐其烦的往后看结局,可能之前没见过这类的电影,虽说不是大气磅礴,但也有很多不乏其陈的亮点,特别是对男女主人公恋爱甜蜜时期所发生事情的抽象表现手法,弱化了细节,凸显了氛围感,在国内影片中很少见到,为了表彰一下这个特点并给国产电影打打气,给了5星。按说主角的表演虽不说成熟但也见纯真,音乐,影质都算不错,很好的表现了80后这个特色群体恋爱的神经质,倒也很符合实况,没理由说它差呀!可我看到的竟是满目的1星,2星。这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呢?
仔细看了看,都是在下面抱怨看不懂,真好意思!就这一简单艺术化表现手法都看不懂还在这写影评,像我早就在那夹起尾巴了。可人家不,看不懂不是想着弄懂,而是急着批评,好像为了批评而批评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满目皆以的都是这样的论调,什么陈坤在里面的角色如同鸡肋,牵强附会佛罗伊德的理论等等,一派学究腔调,何必!
与其相应对比是之前在奥斯卡上勇夺最佳女主角的《朗读者》,这部片我也看了,把我郁闷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中国的传统理论它的前半段就是一色情片,而且在我看来很多场面都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也邋遢了后面的剧情描绘,没有很好的丰满女主角的人物性格,搞得海伦隐瞒自己文盲的真相这一情节设定来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虽说不是很差吧,但也不算上乘之作,给个奥斯卡奖我看也是美国电影最近不景气,矮子里拔长子。可一看豆瓣,哎…..全是赞扬之词,什么为艺术献身啦,什么尊严与荒谬啦,巴拉巴拉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尽是好词,5星4星比比皆是。
奥斯卡叔叔魅力真大,或是说美国片魅力真大!
喜欢看电影的算不上是知识份子,那也算知识爱好份子吧,能让这些人没了自己的主见,光看出生就下定论,你是国内出的,我就有那个资本对你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整个是一个地主婆挑丫鬟的干活,看什么都是错!国外的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电影大国啊,出生就放那了,贵族!于是乎,于是乎。特别是对那些得了奖的,就更是褒词满篇,靠着大墙说话,你要反驳我,好,你先推墙去吧。
看国产片没看懂,骂导演“乱七八糟,你说什么呢”,看外国片没看懂,这叫一个艺术,这叫一个深刻,大师就是大师。你这不是在欺负人嘛!
这个国产片和外国片改为非大师和大师同样试用。怪不得吓得很多创作方没敢先让影片上市外面溜圈先得个奖封住你们的嘴。
有的人要攻击我了,你那部什么《恋爱中的宝贝》只能看一遍,图图新鲜,看第二遍第三遍,没了新鲜感还剩什么?我还真看了第二遍,确实还真没了第一遍的灵气与惊喜。于是有人说了由此可见这部片子思想性还是不深的吧。对,可这又何妨呢,就像美女有很多种,有一种叫第一眼美女,漂一眼把你迷的魂飞魄散,细看不过如此,又不和人家过一辈子。至于思想的深不深就更是不是必要条件了,到处都是像《蓝》《红》《白》这样的鸿沟我看也没有多少人会爱看片子了。活着已够累的了。
有一点必须陈清,我上述所针对的都是好片子的判定,而非经典片。经典经典,就要白看不厌,同时供着让后世揣摩学习。
就是因为这些人“珠玉”在前晃啊晃着,我也就大胆的滋生起想要以我的名义大大的书写“我的电影理念”这巨作了,同志们祝愿我在被这帽子压死之前写完吧。哦,还是别祝愿我写完了,万一变成个滑稽乱跳的小丑让人笑。

 2 ) 现实中被扭曲的爱

花了3天时间,断断续续把这个电影看完了,故事情节零散,混乱和晕眩的灯光一直不断的出现在影片里。唯一的感觉,周迅把李少红所要表达出来的那个脱离了现实社会,一直活在自己纯净世界里的宝贝,诠释的非常好。这一系列的对追寻爱的那种心理变化,以及到最后为了证明自己干净和清白的,用刀剖开自己的腹部来结束自己,让自己回归到真正意义里的一直所追寻的纯净世界里。

 3 ) 幸福,属于精神分裂的人们

《恋爱中的宝贝》虽然被大部分人划为爱情片,但是它所表达的东西远远超出爱情的范畴。影片不仅关注了人的成长主题,还反映了现代文明的隐忧和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并深入到当代人的自我主体中,涉及本真主体与异化主体、此在主体与彼在主体的缠绕和对抗。

1)“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本真主体与异化主体的分裂愈演愈深

某种意义上,《宝贝》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关于爱情的成长片。和其他成长题材的片子不同的地方是,导演李少红并没有设置过多的人物来展示宝贝的成长历程,而是选取了宝贝成长时期中社会急剧变迁的景象来暗示这种周遭世界的巨变给宝贝留下的心灵印痕。但是那些给宝贝心灵带来振荡的各种场景并不依次出现,而因叙事需要插入其间。这就给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带来一种张弛感,并带领观众循着导演的叙事视角去看,去关注,去体察。

在角色设置上,略有神经质甚至可以说是精神分裂的宝贝似乎象征着滞后于时代变化的某类不合时宜的人,而刘志和妻子及其朋友则隐喻着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里的顺应潮流者。然而在物质的充分满足后,他们内心苍白,倍感焦虑与孤独。

影片开头,刘志和妻子之间仿佛就仅仅是一种物的联系。在时间的磨砺中,双方失去了情感和性的交流。于是刘志留恋于酒吧,在猎奇中得到暂时的满足。那所富丽堂皇的复式建筑,高档的法国装修以及仿若马尔代夫海潮般的马桶冲水声,无不暗示着冷漠的物质关系下,丈夫和妻子早已失去沟通。但是,后面酒吧里头那场没有台词的和解戏则暗示着让沟通变得困难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我们疏于理解,只会厌倦并渐渐麻木。

影片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情节是帮刘志圆慌的朋友却和他的妻子有一腿。这个情节的设置也许有人会觉得过于戏剧化。我们且不去评说朋友和妻子之间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爱情还是一时饥渴下的性爱关系。但是不能否认,这里暗示了沟通的可能性。——当朋友去为作丈夫的圆慌时,必然和对方的妻子在情感上产生交流。也许我们不能排除其中怜悯的成分,然而即便是怜悯,在这里也暗示着交流的可能和珍贵。

相形之下,宝贝也并不是一个善于用语言来交流的人,但是她本真的性情并不因此而被掩盖。她之所以能表达自己对刘志的爱只因她有一颗敏感并单纯的心,并且心口如一。 关于家,宝贝只要床和厕所。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张楚的《厕所和床》。而刘志觉得“起码要有个窗帘吧,沙发,书桌,电视。家嘛,总得有个厨房吧,冰箱,洗衣机,再来一部电话,带传真的。电脑都还没买呢。最重要的还得有个大......”

物质欲望的膨胀导致人们忘记了那些最本真的事物的存在。床和厕所无疑象征着最低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宝贝看来,这就够了。刘志的愿望在我们看来似乎也并不过分。殊不知,这些物质已经使我们本真的生活发生变异。窗帘给了我们隐私也带来了我们对距离的习惯和依赖。沙发是慵懒和松弛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分工日益细密的异化劳动使得我们对所谓放松和休息的想象仅存于如此一方皮软之地。电视把世界缩小在荧屏之内,我们可以在瞬间知晓天下事,却再也不会为一场新闻报道里 的战争垂泪,因为电视已经让我们对苦难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电脑看似把地球上的人类都笼罩在一个村子里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老死不相往来。

现代物质文明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舒适,但是我们是否因此而增添幸福感呢?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不断膨胀的物欲和异化的出现使得原本混沌一体的自我主体发生变异,分裂为本真主体和异化主体。而随着文明的进程,这两者之间的分裂亦愈演愈深。我们征服世界却并没有换来心灵上的更大自由。或“人为物役”,或“心为形役”。宝贝在这里无疑象征着人类自我人格结构中的本真主体,仿若庄子笔下的“古之真人”。而刘志作为一个现代人,有着本真主体和异化主体的双重自我。但是由于受现代文明的熏染,他身上更多的是异化自我,他已经无法脱离物的奴役,离开这些已经习惯的文明世界的物质就几乎不能继续生活了。

2)当爱情作为救赎:此在主体与彼在主体的对望

片首,刘志自述厌倦了现实世界里没完没了的人和事:厌倦工作,厌倦电话,厌倦婚姻也厌倦泡妞……“总幻想自己有一天在街上被突如其来的爱情当场击倒,然后远走高飞,离这个世界越远越好。”

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刘志在此在世界和彼在世界中游荡。他有精神上的渴望,但是这渴望被现实所压抑。周而复始的生活使他厌倦,他渴望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带他远离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爱情变作一种救赎,一种逃离此在世界的救赎。

在海德格尔那里,“此在总是我的此在”。此在的现在就是在世,人又必须与自然和他人交往;与自然交往构成“烦忙”,与他人交往构成“烦神”。人无法摆脱过去的规定性,只能存在于个体和群体的全部历史所构成的世界中,这就是“沉沦”;沉沦意味着异化。可见海德格尔的此在是一种忘却了本真存在的存在,是异化的存在。彼在意味着对此在的超越。相对于此在世界的异化,彼在就是本真的存在,就是返回未被现代文明所污染的人类本真性情。

于是她从天而降。 她叫宝贝。一个活在想象世界里的精神分裂者。这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宝贝仿如一个纯粹的彼在,当刘志被此在世界所抛弃的时候,这个纯粹的“彼在”一度拯救了他,并实现了他在此在世界时对彼在的幻想。 突如其来的爱情,纯粹而美好。

纯粹的美好的爱情,在人类现实的世界里注定遭遇象征社会秩序维护者的警察和象征阴森恐怖的侵犯者的猫吗?我们被不断的异化和欺骗,本真的性情被亵渎并摧残。此在和彼在由此形成一种对望的姿态。人类追寻着此在与彼在的弥合,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它们日益分裂并疏离。席勒曾经提出的“完整的人”,如今看来只是前工业时代理想人性的状态,仿佛现代人遥远的怀想和孩提的记忆。然而,我们又听到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这样说道:人的伟大在于他是通向目标的桥梁,而不是目标本身。这样来看,也许人的高贵正彰显于此。

3)走向精神分裂

詹姆逊曾经用符号学的方法把人类文化史分为:符码化、超符码化、解符码化、再符码化和精神分裂这个五个时期。精神分裂其实是德鲁兹在《反俄狄普斯》中为我们指出的一条出路。在他看来,伟大的当代英雄只可能是精神分裂的人,因为只有他(她)能摆脱这一切符码,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他们把那种状态称为精神分裂的流涌)。其实浪漫主义者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推崇某种形式的精神失常,而当代的精神分裂反映的是一种对社会的彻底拒绝抵抗或者是彻底的不接受。

“我心里一直有一条路,我不知道它会通向什么地方,但是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在路上会碰到蛇,还有猫,我很害怕,真的很害怕。但是在路上会有阳光,最灿烂的那种,你会停下来,让它照耀自己,然后把它带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还会有一种声音,它老是照着我,是你最熟悉的人。我的表哥,坐他开的车去周游世界是我最快乐的事情。还会有一种味道,会让你经常想起一些忘不掉的事情。”

这是宝贝的一段内心独语。宝贝作为影片的一个角色隐喻了我们这个现实世界里那些对所谓文明彻底拒绝和不接受的人。他们敏感于我们不屑的事物,他们用心记录着各种细微的感受。他们不膜拜现代文明却无比珍视内心真实的快乐。我不由想起《疯癫的历史》里,福柯曾告诉人们,精神分裂者不是正常世界里的疯子,而是疯狂世界里的正常人。

原来,先知早已告知世人,所谓幸福,属于精神分裂的人们。

 4 ) 爱情里最爱情的那种

一部爱情领域里的实验电影。

喜欢它的理由非常简单,现在的电影太过于多得喜欢透过爱情讲一些什么其他,“更大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爱情本身便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海洋,不需要非要跟社会架构,两性关系,体系制度,甚至不需要跟忠诚,贞操,或者male ego合在一起并谈。

单纯地谈谈爱情,挺好的。

无关外表,无关般配,无关占有,不过两个孩子看到了彼此小时候的渴望互生怜悯。挺搞笑的,想到了爱情至上这个词——意思并不是讲为了爱情,我们要怎样怎样——怎样取舍,怎样放弃,怎样守护这颗小小的种子——而是,在我的理解里,出于爱,我们用身体去膜拜它。

这也是我理解的性,用身体膜拜爱。

赤裸裸这个词也是有意思的。赤裸裸,原意身体的裸露。在语义里,我们却也常用作精神里的毫无遮掩,完全诚恳,坦诚。或许坦诚这个词,坦而诚,也是与衣服有关的。或许也可以说成,灵魂相见面,需要脱衣服。

而电影里无论是黑暗里咯吱咯吱作响的床架,人们围观的手电筒,还是宝贝的“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 . . 我不要你们骂我,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都给了性一种脏与耻辱的认知。

我不知道她在派出所遭遇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是否因为与心爱的人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月亮下做爱而被人用脏字形容,又怎么会升起了自己怀孕了的念头。我心疼这个女孩。派出所那一幕是一个性经验被”性“化的过程。带着猎奇,异化的目光。

挺搞笑的,性的扭曲与污名化下显露出的,是国人观念里,性与爱的二元对立。

也是这些人,接受着无性婚姻,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电影中窗帘的意象运用的也很好。窗帘,作为前期刘志提到的”家”里第一个必有的东西,后期”拉上窗帘”成了一种必要的保护措施:挡住旁人的目光。

但窗帘挡住的只有目光吗?还有阳光。联想到宝贝说过的”在路上你会碰到阳光,你会停下来,让它照着你,然后把它带到每一个地方“,把阳光遮住,把与外界的接触对世界的好奇遮住,宝贝也苍白着枯萎了。

特别让人伤心的是,或许与人的交往,就像走在路上有时遇到的猫,有时遇到的是阳光。

我想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会留的久一点的,或许是一种印象上的改观:

不要床,两个人睡在一起哪不是床。

这真的挺美的。

 5 ) 狠狠地挣扎,无力的抗争

“21世纪的中国在迷恋现代化,像一个热恋中的人迷恋幻想中的爱人……而宝贝,就像在这场热恋中被丢掉的灵魂,甚至自己的出生都变成了一则笑话。其实所有挣扎都是对着自己的。一旦明白了你原来熟悉的那个系统和你原有的经验在被排斥掉了,不可能用了,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特别完整的系统的时候,而那个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样还不清晰,你不可能跟别人交流,别人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一瞬间的感觉是挺恐怖的。” ————————————李少红谈《恋爱中的宝贝》


    第二次看完李少红的《恋爱中的宝贝》,很显然我还是很不甘心,我不甘心这个片子在我的心中就惨落到这个地位,但是我不会再看第三遍了。因为我已经对这个片子失望了,不想去挖掘她到底要告诉世人的是什么了。但是很显然,这次再重复这部片子,还是有些收获的。是对刘少虹是对她要表达的那种挣扎的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他挣扎的有力度,有说服力,相反我还是认为她的力度是欠缺的。

    记得《恋爱中的宝贝》刚刚热播的那段时间里,发行方打着“周迅正面全裸”的宣传标语招摇过,通过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影像镜头预热着评论家们关于超现实主义的批评话语;之后导演李少虹在多家媒体发表的访谈更是含蓄地指认自己这部作品是关于现代性对人性压迫的抗议与反抗,发出“21世纪的中国在迷恋现代化,像一个热恋中的人迷恋幻想中的爱人”的仰天浩叹,让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一种《狂人日记》电影版隆重诞生的迷幻错觉。

    看完整个片子,我感觉在貌似深奥的影像叙事背后是内容的空洞反抗和任性呓语。总感觉导演是用一种看似很玄幻的画面很深刻语言用一种浮潇的手段来诠释这部其实很莫名的影片,说白了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

    影片多次概念化地暗示充满力量与速度的高楼大厦粉碎了宝贝的精神空间,中文系老教授在沐浴着一米阳光猝然死去的前一刻,他还跟宝贝咏读过《荷塘夜色》。宝贝在死去的教授面前继续朗读《荷塘夜色》并告知大家这是他的父亲。这种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代表的经典爱情的消亡,促使“弑父/丧父”之后丧失精神家园的主题得到了影像方式的呼应。


    片中,现代化的都市森林与都市森林中生活的人们形成了新的对立和抗争,现代化的生活已经将人们和谐的生活、工作、情感、人际、伦理给搞得一塌糊涂。让人不知所然。

    从刚开始,刘志自拍的DV选择了远离现代文明的大海,就酝酿了这一切的故事将与现代生活和现在人的主流相斥。而导演精心安排的关于刘志身上的4个冲突:刘志和妻子的冲突意味着年轻婚姻状态的游离不定和易解决性,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轻率。哥们介入刘志和妻子的婚姻冲突,刘志的婚姻彻底结束,同时当初坚不可摧友情也已经变得一文不值,那么得让刘志充满了不屑。刘志去了父母家中,怎奈父母的关系也摇摇欲坠,暗示了中年人的传统婚姻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凸现出来,并非是以前没有出现,而是人们对婚姻的期望苏醒过来了,而这一切有根现存的婚姻有所距离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了抗争。最后一个冲突就是当刘志成为了心无杂念的宝贝最坚强和最柔软的那部分的时候,刘志爱上了宝贝,可是这样一尘不染的宝贝,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

    看似爱情片的《恋爱中的宝贝》,其实说白了是一部意向片,或者类似于科幻片,当然说起科幻也不够标准,但是至少说她是部幻想片也不为过。宝贝爱上的不是刘志本人,而是dv中的刘志,而是宝贝梦想中的刘志,因为宝贝已经混淆了梦想和现实,最后彻底疯癫的宝贝唯一的希翼寄托在纯净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还是没有出现,因为孩子也是宝贝想象中的存在。

    宝贝认为,在水里出生的孩子是最干净的,可惜宝贝两手空空,除了割破腹部的利刃与纯洁的鲜血。宝贝之死是一个谵语,明白告示着在似是而非的“现代病”里,除了努力向前,也许别无选择····

 6 ) “ 我可以爱你吗?”

   “我可以爱你吗?”曾几何时,我以为这是一句很蠢的话。幼稚的我固执的认为爱情不过是一个人的事。爱也好,不爱也罢,全在于个人本身。我爱你,不过只是执着于我爱你这件事而已。可是,后来我慢慢长大,才发现如果只有你一人在爱情之中,一切比死还痛苦,反倒不如不去爱的好。
    有人在爱肥肥的猫,可是她并不喜欢那个男孩,只是同情他。当猫猫要求离开他时,男生威胁她说如果她走,他就自杀。后来,猫猫去了法国,而男生了无音讯。贝利亚爱上了高一届的学长,但她不敢说,也不敢问,弄的自己很迷惑。有一天,另一个男孩走进了她的生活。那个男生对她很好,无微不至。她想,自己是否应该接受另一段感情。纸包不住火,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学长的耳朵里。学长对贝利亚说:只要你幸福,我会摊开双手祝福你。贝利亚哭了,虽然她从来都表现的那么坚强。她说她觉得自己很无耻。宝宝爱上了末世,她对我说她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到北京去。她不说为什么。可我知道,在那个城市中有她所期待的人。看见宝宝每天都给末世发着各式短信,我开始觉得寂寞。虽然她从未承认过自己爱着她(没打错,是两个“她”),但我可以想象有一天在北京的街头,我将看见她们。也许会很幸福。那时我也许也可以坦然的同时面对她们。皮皮鲁爱上她的好朋友。当她知道那个女孩有了男朋友时,她生气的挂断了电话。随后的几个星期里,她对着我们无语,在吃饭的时候她的眼泪像珠子般往下落。她不能告诉那个女孩她从很久以前就喜欢她了,只是因为她们都是女生。猪说每天都有很多男生缠着她,可是没有一个是她喜欢的。我说那是因为我们周围的女生太出色,而男生则不起眼。其实,每一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爱情在我们身边上演或落幕,只是对于这些故事我们无法保证它的完整。
    记得以前贝利亚常常安抚我,说:我的小公主,有一天你的王子会骑着白马来接你。你不要害怕,你的巫婆会一直陪伴着你,祝福你。于是,我就傻乎乎的抱着童话入眠。其实童话都是大人用来欺骗孩子的,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公主,王子,白马,巫婆,只是我们明明知道却甘心受骗。不是吗,我的宝贝?
    灵巧的周迅接了这样一个疯疯癜癜的角色,从影片一开始她就在我们眼前像疯子般的跳动着,多了一些落寞,却少了一些灵动的可爱。李少红说这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爱情电影。我没看见魔幻,只看见爱情,虽然它显得不那么高明,不那么真实。这是一部让人看完会痛的电影,(当然,如果你是位男性就另当别论了。)它像极了安妮的文字,潮湿,阴郁,绝望。只是安妮是坚强的,而宝贝太过理想。
    宝贝捡到一合录象带,于是爱上了对着DV絮絮叨叨的刘志。一个灵魂看见另一个灵魂,相爱了,然后就剩下可悲了。 她努力寻找,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爱情。就像CLAMP在《CHOBITS》中让那些拥有自由意识的人型电脑说的一样:我只想等待属于我自己的爱情,并努力成为让对方幸福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第一眼就可以发现我的人,他在那里?真的会有这样的爱情吗?我想我的宝贝也会这样喃喃的说吧!就像那些简单的人型电脑一样,美丽而无助。
    如果寻找会让我们迷惑,在一切结果明了以前,我们至少还拥有做梦的权利;而结果却只能让我们悲哀,在故事发展到我们无法掌控的地方,我们只好看着人生流泪。宝贝的努力换来的刘志的一个拥抱。而拥抱往往代表不确定,代表无法给予的更多,无法用心去爱。于是,留在宝贝身边的刘志,依旧的我行我素,依旧的完成着自己的杰作。当宝贝在物质化的生活中因为恐惧而不断蜷缩自己的灵魂时,他只看见自己,忘却了关怀。于是,他失去了她。
    爱情在这个越来越欲化的年代里显得越发不可靠,越发可笑。依旧执着于爱情的孩子在自己的编制的童话中渐行渐远,然后被世界遗弃。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宝贝,永远无法幸福,即使只是短暂的欢愉也成了我们的奢求。即便是终于可以在一起的他们,也早已远离了快乐。后来,宝贝疯了,一遍遍重复着;“我怀孕了。”就像个哀伤的孩子,如此的绝望,如此的渴望爱,被爱以及给予爱。安妮说:孩子比男人可靠的多。这些凄美的女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在城市的喧嚣中喘息,并用自己的方式抓住了一个孩子。属于自己的孩子,长的如同他们所爱的男人。
   “我怀孕了。”“我要把自己洗干净,生一个干净的宝宝。我要洗干净。”“不,不要伤害我的宝宝。”“我告诉过你,他就在这里。”………
   故事的最后,宝贝剖开了自己的肚子,血肉模糊。而那个她爱的男人只是喃喃的说:我看见一个女孩的灵魂,她在离我远去。一切都魂飞魄散了。我无语。
是的,一切都像一场梦,可怕的噩梦。这些梦魇在影片一开始时就萦绕在影象周围,不是迷幻,只是痛苦。宝贝的笑容,无法带给我们如同爱米莉一样的欣喜,那些空洞的表情,没有快乐,只是绝望。活在恐怖梦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畅快的微笑,于是,我们无法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
    当看见宝贝的绝望时,我以为我看见了自己,悲哀的灵魂。我想我们是一群活在阳光阴影下的孩子。只是太多的无助,让我们向世界妥协,最后,骗自己;“嘿,我是这个样子的,生来如此。”嘿,这是真的吗?
    房屋在身边倒塌,机器在耳畔轰鸣,学校中坏孩子在等待修理你,靠近街角的人家养了一只对你虎视眈眈的恶猫,而妈妈只是喜欢和别的女人唠叨些无聊的琐事,她们总是在撒谎,她们说我们是捡来的,她们只是在骇人的大笑,就想魔鬼一般。我想没有人知道,这些阴影将伴随我们多久。我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们总要说我们是捡来的?我们因为这个曾经何等的伤心。”宝贝说:“他们骗我们,我们是生出来的。”那时,我流泪了,我曾恐惧的以为我是那个捡来的孩子,当看见妈妈对妹妹的爱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我想我太怕爱,怕失去它,其实,也许我从来不曾拥有过它。是不是我的宝贝也这么想?一样的傻,一样的简单,一样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悲惨的活着,期待爱,错过爱,永远无法得到爱。
  “我可以爱你吗?”我问你。我只想找一个地方安静的看我的电影,一遍一遍,然后在电影落幕的时候,流下泪来。

 短评

破碎的成长经历,破碎的记忆。可是却拥有一份完整的爱情。她解救了一个找不到自我的男子,却也被他解救——挣脱了命运的沉沦,抓住了那只猫,保护了她的孩子——即使这一切都是幻想。但那一刻,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如虚幻的光,将她带入天堂。

6分钟前
  • 林觴
  • 力荐

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异色版天使爱美丽。爱情、幻想、快乐、痛苦以及寻找精神归属。周迅是个戏精,拍摄这个电影后周迅一度陷入忧郁症中。黄觉是个好演员。配乐是经典中的经典。

8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情人节,和某潘一起去看的,那时她还是和我一起过节的,结果发现那里是应景的爱情文艺片,根本就是恐怖片嘛,晕倒,还是大众

13分钟前
  • cherry0592
  • 较差

1.工地:在尖叫中呼啸疯长的城市,快节奏剧变期的生活;2.刘志的录像:被压抑的意识镜像;3.寻找自我(自我意识):月经初潮、性教育(周围环境)的压抑扭曲、出走、恋爱(寻找另一个自己)、孩子;4.理想自我:老教授的古典;5.猫: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李少红灰常超现实,黛玉裸死算什么

17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国内导演再多点想象力我期待才会再高点

19分钟前
  • 高源🌈
  • 力荐

恋爱中的宝贝应该是我看迅哥的第一个电影,看不懂。只记得跌落的大床、宝贝破腹的那一幕。现在再看,演员表,黄觉,陈坤,都成了迅哥最好的哥们。

23分钟前
  • WIKI魏
  • 较差

周迅并未学过表演,可是早年也还是拍了一些这样莫名其妙的片子,这些片子究竟带给了她什么,好想知道

26分钟前
  • 吸橙
  • 较差

意识流拍不成功就这样了。她没有找好能让人完全解读其意的借喻方式,看似高深,其实却几乎沦落为故弄玄虚。于是我们在垃圾场,寻找些零零散散闪光的小碎片,用以割破自己,那什么都不是,只是幻想。

28分钟前
  • 紫漠
  • 还行

看着看着剧情就扭曲了,李少红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拍一部惊悚片呢?真惨连续看了五部硬盘里的片都是形式玩得花哨的本质烂片我也是醉了。周迅的灵气只有在好电影里有光彩,在不好的电影里看了只会觉得心烦

33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不幸和蔷花红莲一起看,只能说:两部鬼片。太作了。。至于抄袭或者借鉴方面就不提了。

37分钟前
  • 再来一块烤白薯
  • 很差

突然发现演员表好熟悉……可是我一点都不记得这些人了= =,除了周迅

41分钟前
  • 米米米妮
  • 较差

当年和我妹我爸我妈一起在情人节去看的。。好吧。。我妈我爸明显看懵了。。一直问我这都神马和神马啊?我说,你们就当MV看吧

43分钟前
  • 子不言
  • 还行

回看20世纪初那几年诞生的大陆电影,多少都有些自恋与魔怔,比如本片。而归根结底,大都是与人们找不着北的惶恐不安有染,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安全感,物欲横流到处大拆大建,于是爱情顺理成章成了生活的主角。可爱情是包治百病的万灵丹嘛,它就能让你忘掉迷茫找到方向重新活过来嘛?李少红对此是怀疑的,于是本片不光从头至尾都充斥着不着边际的梦呓(类似《地球最后的夜晚》),甚至用恐怖惊悚的镜头演绎爱情狂想,幻想照进现实也败给现实,而且周迅最终的疯狂与自尽,都似乎是对爱情的彻底质疑,也是对当时浮躁人心的一场文艺投影。

47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这不是中国版的艾米丽么?

52分钟前
  • 胡二
  • 还行

别管我!我为周迅疯狂!光是2004年情人节可以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这件事,就足以五星了!

53分钟前
  • 眼球
  • 力荐

没想到在新世纪初有那么些魔怔而诡奇的探索,笨拙,却也生猛,毕竟这种带有毛边的试验性故事,现在都不多见。在刘志茫然的精神世界里,出现了一个失魂的宝贝,两个人都想飞,这个大多人幻想的极致,被他们诠释得轻灵迷幻,像是在工地,凭空飞出了一个情趣的乐园。她从幼时对性的迷惑开始,患得患失地构建了意识的领地,高兴时飘飞的果蔬与惊恐时轰炸的家私,全线压着神经,难怪周迅演完许久未能抽离。她独特的纤敏与水灵,看过就难以忘怀。黄觉俊朗下的性感会在月下涨潮,湿漉漉地谈第一次梦遗,赤身与周迅缠绵,甚至在那时就能说失眠会彻夜看HBO,都很有迷光。那年陈坤稚嫩得如同刘烨,而廖凡青涩出陈奕迅的感觉。三星半。

5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周迅是人精

5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李少红对阴暗、惊悚的东西有特别爱好,她特别喜欢将自己的人物一点一点撕碎,再用诡异、黑暗的花朵为之殉葬,呈现出一种隐隐的真实,这种真实现实中少有,但内心中存在。

1小时前
  • 波西米亚人
  • 推荐

故弄玄虚的以裸戏为噱头的恐怖片····

1小时前
  • 饮歌
  • 较差

李小婉爱李少红的才华,李少红爱郑重王要的精神、黄觉的肉体,她还爱周迅的灵魂。写了女性成长过程中所有的恐惧,对出生的疑问、看见父母做爱、初潮、怀孕,写了那么多符码,然后把人物写丢了。

1小时前
  • 沉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