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大会

科幻片以色列/德国/波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2013

主演:罗宾·怀特,哈威·凯特尔,乔恩·哈姆,保罗·吉亚玛提,柯蒂·斯密特-麦菲,丹尼·赫斯顿,萨米·盖尔,迈克尔·斯塔尔·大卫,迈克尔·兰德斯,莎拉·夏希,埃德·科尔宾,克里斯托弗·B·邓肯,埃文费兰特,弗兰西丝·费舍

导演:阿里·福尔曼

播放地址

 剧照

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2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3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4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5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6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3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4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5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6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7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8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19未来学大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1

详细剧情

曾经名噪一时的女明星罗宾·怀特(罗宾·怀特RobinWright饰)早已过气,45岁的她因为执拗和任性毁掉的很多机会,也让公司老板杰夫(丹尼·赫斯顿DannyHuston饰)渐渐失去了耐心...

 长篇影评

 1 ) 混乱变成唯一真实

人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最不可控、极难捉摸的生物。对于一个经纪公司而言,经济高效的方式,就是保存演员的电子生物特征,创造一个虚拟的人物,存在电脑的黑匣子中,它不会罢工、闹情绪,永远忠于公司,就像豢养一个美妙的电子宠物。《未来学大会》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世界,罗宾怀特无需辛苦工作,以微小的代价,就可获取电子演员的片酬,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照顾家人,而公司也即刻拥有了一个不会任性毁约的“著名女演员”。电影给了一个充满悬疑的开头。

世界是如此便利,大家都给自己贴上了“懒人”的标签。博主安利酒精棉片,100片的价格只是区区几块钱,就可以综合一整瓶酒精喷雾和一块需要永葆洁净的眼镜布的优势。塑料饭盒远比瓷碗轻便,特别是装上米饭和菜之后,还省去了后续沾着洗洁精、洗洗刷刷,作为社恐在水池旁与同事尴尬寒暄的烦恼。出席一次舞蹈课,需要换上灰色运动裤、速干衣,提早吃晚饭,坐公交再走路,站在不熟的人群中,忍受着互相打量的目光,回到家要洗澡、洗头发,许久不运动的肌肉会酸痛一周,还不如窝在沙发上,安安稳稳地做个“土豆”。在网页上浏览豆瓣,在小程序里点开微博,手指的刷新乐趣骤降,草草翻看,合上,与此同时关闭的还有不断追寻新奇、“上瘾”的大脑体验区。

现代人类的终极追问,不再是远古的:“我是谁?”,而是“如何更便捷?更有趣?”一瓶充满魔力的安瓿,开启幻想世界。掰碎瓶盖,在鼻底一嗅,眨眼就转换成任何想成为的人物、生物,以前的体验是单一维度的五感,现在是整个身体的革新,达到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境界。这也是虚拟穿戴设备的终极目标。而这些场景在《未来学大会》的描述中,不再需要负载厚重的头盔、身体设备,一瓶化学药剂就可以搞定。

信息流在头脑中开飞船,横冲直撞,每一刻都有新的欲望和想法在实验室中诞生,微电流驮着快乐和悲伤,努力拉动面部肌肉。身体真像个累赘,随着年纪增大,法令纹沟壑纵横,手部肌肤浮起老年斑,耳朵塞进“棉花”,脆弱的血管塌缩,安装支架,死亡的底色迫近。

所以电影最后,罗宾怀特从动画封锁区逃出来,回到现实世界里,看到的人,尺寸都不对吧。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延伸,人可能会变成有趣的样子,头脑硕大,像个即将爆炸的菠萝蜜,眼睛突起,活像新鲜刚取的鱼泡,手指拉长,数量变多,操纵起打碟机不在话下,腿部肌肉萎缩,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是垂髫小儿刚刚学步。

因为一切都在大脑皮层得到满足和刺激,巴甫洛夫的狗,反射性地快乐。拥有了极致的享乐之后,该怎么去适应戒断,面对被困在原地的现实。一旦接受了夏季必须有空调的设定,炎热的沙漠,踩在粗粝的沙子,脚底板发烫,口干舌燥,就是在受苦。

罗宾永远不会抛弃惨淡的现实世界,走向步步生花的虚拟,是因为无论放多高,她都是红色的箱型风筝,会被儿子亚伦的病拉回来。就像《盗梦空间》柯布手中握着的陀螺,有了它,才可以分辨幻境和真实。结尾处她为了再次见到亚伦,投身幻境,成为他,以他所想到达他所在之地,心心念念所见到的,是真实的儿子,抑或是水中捞月,碎掉一地波光。

也许当人类有一天蜕掉壳般的身体,以思想穿越茫茫太空时,失去了锚点,是穿行在嵌套的模拟器中,还是勇攀太空高峰,也就不再重要。混乱变成唯一真实。

 2 ) 永远不要输给幻想——《未来学大会》观后感

故事从一个知名女演员签下最后一份合约的事情开始,把自己的演员身份卖了。只是看这个开始你会觉得这个电影到底在说啥,我也是带着这个疑问往后看去。原来买走的公司不满足于买走演员的身份,甚至开发出了药物可以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期望的幻想中。这又是一部让我感到目眩神迷、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电影。由人们幻想建立的世界用动画的表现形式,在那里你看到的他人都是他想让你看到的样子。而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现实世界。女主是在《阿甘正传》中扮演珍妮的演员。她进入幻想世界,又费劲力气离开,最后又为了找到儿子回去。在她出来的那一段,我们看到了活在幻想世界中的人真实的样子。每一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乞丐,衣衫褴褛,好像难民一样。他们为了幻想世界的欢乐,抛弃了现实的自己。现实的身体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载体而已。而活在现实世界的人却说他们在这里也只是等死。世界发展到了最后,人们只有两个选择——在现实世界等死和去幻想的世界。但是在幻想世界就真的有活路吗?幻想世界的根基在哪里我真的没看到。偌大的幻想世界中只有一小撮信奉自然主义的人还履行着为人类这个物种延续基因的人物。看完电影细细思考过,我觉得幻想世界也许会比现实世界崩塌的更快一些。在女主又一次接过药物准备前往幻想世界的时候,在我心中我是多么不希望她回去。最开始她被作为公司给世界的象征,她目睹了这些。她知道幻想世界的自由都是虚假的,就像她自己以前一样都是被困在自己的思想中的人。在幻想世界女主遇到了爱慕她的人,然而这个人对女主的爱慕却起源于用女主的虚拟形象进行电影创作。我不觉得他能够真的理解女主,女主也不觉得。而最后女主的回归应该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唯一精神依靠在那边吧,真的希望电影最后在幻想世界中的一家团圆是真实的。

其实电影从第一部分开始就在探讨自由。女主把演员的身份卖给公司,她不再能自己选择自己想演什么。由于女主的美丽,公司用计让女主困在自己的思想中。这个看似自由的幻想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残酷的牢笼。女主走出去的那段,路人眼中的无神,管理者全套防护服,手持机械。让我觉得这些人就像被圈养的猪。《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发现了真相以后凭自己的力量离开了虚假的世界,而这部电影中幻想世界的人却是自动投身到虚假当中。这让我感到很沉重。在幻想世界中也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期望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女主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这到底是对自我的妥协还是对自我的背叛呢?女主儿子的飞机风筝贯穿全片,除了作为人物的象征以外应该也意味着其他东西。

我想感谢豆瓣这次的“春日影展”活动。感谢它让我遇见了这部电影。我想关于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作为科幻电影,它有足够的脑洞。它利用了真人和动画交替,动画的部分的画面优美、极富想象力。细节部分处理的也很好,比如女主在幻想世界幻想和儿子一起随着飞机风筝滑翔的部分,女主没有穿鞋,女主划过的部分有清晰的血迹。

我想起了女主第一次进入幻想世界的时候,那个给她药的守门人和她说,“如果你要回来就要原路返回”,但在电影中这条路却再也不存在了。而我则希望我们永远不会走到那样一条路上去。

 3 ) 探索真相的可能性

【未来学大会】罗宾主演(阿甘正传中的Janny)豆瓣评分7.6,我会给更高的分数。我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生的真相,却常常自我麻痹。慢慢的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离开万能幻觉世界是需要勇气的,同样,离开现实太久,我们会与本来的自己失去联系,无法回到现实,即使找到,也是幻想出的现实。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已经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我们的遭遇,遇到的人事物,也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不断的加工,以主观世界幻想,成为我们自己的故事,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可能我有点投射了,整部电影看得我很压抑,但同样也说明这是一部好电影。压抑来自于电影最后仍是在主角的梦境中,也就映射为人生有些东西终究无法探究真相的绝望感,可能也有能理解主角选择的无奈让我能感知我们身上有同样的东西。又似在胡言乱语,写了这么多有兴致看完的朋友,也真的感谢你~anyway,电影不错,喜欢想点东西的人会喜欢看。

 4 ) 电影立意很好,很有新意,但奈何bug太多,不太符合逻辑

人们喝了安瓶后进入幻想的世界,逃避现实,失去自我,这些可以理解。但是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的联系却充满了bug。

下面让我们来细说这些bug:

1.电影中没有描述人们的幻想是脱离身体存在的,他们在幻想世界里不工作,不生活,不做饭,那他们在现实世界里的身体怎么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2.这些喝了致幻剂的人们,他们的幻想是可以相互关联的吗?如果关联,那迪伦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女主,女主找儿子为什么就这么难?如果不关联,那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形象,这些形象又出于个人幻想,那启不是他本人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那迪伦又怎么找到的女主?

3.女主重回现实后,发现儿子去了幻想世界,决定重回幻想世界找儿子!真的让人觉得可笑,难道在现实世界找一个知道相貌的人,不比在幻想世界找一个不知道相貌的人简单吗?

 5 ) 选择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在梦境还是现实

第一次看时觉得很酷很有趣,但是蛮多地方看得不是很懂。7年之后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随着年龄而来的危机接踵而至,重看这部电影很多疑问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把真人部分当做现实,动画部分当成梦境,则可以看出来真实的罗宾是一个年老色衰,有着患病的儿子,演艺事业失败的过气女演员,她对现状失望,对过往选择有深深懊悔。她是一个迷茫的老妇人,既想要家庭守护孩子,又想要成功万人敬仰的事业,但内心她知道两者不可兼得。

电影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罗宾的矛盾,但每次面临选择时她又都会选择儿子。比如当麦拉蒙让罗宾签出卖数字形象的合约时,本来不愿意的罗宾为了能多陪身听视力渐渐失去的艾伦选择了签署。从液氮冷冻中苏醒后,艾迪带着罗宾进入梦境之城,让他选择想要的生活她选择了去体验儿子艾伦一样有听力障碍的生活(有趣的是她在选择此种症状并吸入致幻剂后居然是长出了翅膀可以飞了,就如同儿子的红色风筝一般,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意向,很聪明的表面了罗宾对于儿子那个未完成的飞机设计师梦想如同思想钢印一般的深记于心)。在跟艾迪幸福的在梦境之城生活后,罗宾依然忘不了儿子,选择了吞下摧毁剂恢复清醒去寻找儿子。而每次孤单无助时总是象征着儿子的红色风筝拯救了她,比如昏迷后被警察救上直升机时看到红色风筝,撞毁了飞机。被液氮冷冻后,进入极寒的孤单世界,艾伦带着红色的风筝引导着她,而罗宾也确实从那场梦中苏醒了,只是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浅表层的梦境。儿子是罗宾在现实世界唯一的牵挂,每次红色风筝的出现似乎都意味着罗宾自身对于梦境的挣扎和试图摆脱。但梦境又是那么的诱惑,以至于一个梦境的破灭,罗宾的潜意识又替她创造了另一个梦继续迷失于其中,无法返回现实世界。

而其实我们在结尾能看到矛盾的罗宾不再迷茫,而是坚定的选择了儿子艾伦。在变成鸟人后罗宾依然在寻找儿子的下落,她与艾迪回到机场,依然没有儿子的下落,红色风筝再次出现,风筝依然在试图引导罗宾走出梦境,最终与飞机相撞引发爆炸,相依为伴的艾迪和罗宾在梦境中化为白骨。虽然这样惨烈的臆想依然没有把罗宾从梦中惊醒,但她回到现实的欲望更为强烈了。于是出现了罗宾向艾迪询问回到现实世界的方法,最终在幸福二人世界与未知现实中,罗宾选择了现实世界的儿子,与艾迪告别吞下了那颗摧毁剂(如果我们把这当作是罗宾创造的梦,其实我们可以把艾迪理解为罗宾的矛盾意识,只是她将这个矛盾的意识形象化了,就像双重人格患者一般,只是罗宾在梦中赋予了这个人格不同的外形。如果说儿子艾伦是罗宾对现实世界的唯一牵挂,而艾迪这个潜意识中创造出来的人物则是罗宾在苏醒前对梦幻世界唯一的依恋。艾迪这个人物从罗宾进入派拉蒙酒店惊讶于这个有趣光怪陆离世界时就若有若无的出现了,随着罗宾对幻想世界留恋的加深,艾迪与之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每次当罗宾要动摇想要离开幻想世界时,艾迪总是会出现,引导她进入另外一个美好的梦。比如艾迪与罗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麦拉蒙酒店遭遇反叛军进攻时,那时罗宾由于在大会上发表了反抗的演讲,希望人们能够清醒不再使用致幻剂,已经被酒店人员赶出了酒店,逃离了事件爆发的中心点了,但诡异的是艾迪反其道行之,反而将罗宾拖入了酒店中。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罗宾的潜意识中对于是否要苏醒回到现实的第一次激烈交锋,最终潜意识战胜了理智,甚至往外逃跑的女儿莎拉的意象都没有能够带回沉迷于梦中的罗宾。而当罗宾从液氮冷冻中苏醒后,罗宾已经进入到浅表层梦境,艾迪再次出现,借着寻找艾伦的借口,实际上是将罗宾再次带入了深层次的梦境,进入梦幻之城)。

在回到现实的真人世界后,罗宾去拜访医生,得知儿子等了自己19年最终失去希望,绝望的选择了服用致幻剂进入幻想的世界。罗宾苦苦寻找儿子的愿望落空了,现实世界的牵挂已经没有了,罗宾只能听从医生的劝告回到幻想世界。失望的罗宾想要退而求其次,回到之前那个跟艾迪幸福的梦幻之城,而在询问医生之后,她发现那些幸福的场景一切都来自于她想象创造的梦境。辜负而失去儿子的罗宾还能安心的抛下儿子,再想象出那个跟艾迪二人的幸福世界让自己平静的生活下去吗?根本不可能了,知道了儿子经历而自责悲伤的她更加放不下儿子艾伦了。她可以忘记艾伦的种种不幸,在想象中创造一个更好的艾伦,并跟他一起母子快乐的生活吗?但是艾伦的那些种种不幸才是她始终牵挂放不下艾伦的原因,失去种种不幸特点的的艾伦,就如同女儿莎拉一般,对于罗宾这个母亲来说就等于失去了念念不忘的意义。

最后我们看到了罗宾的选择,成为艾伦,通过幻想世界让艾伦和罗宾团圆。罗宾吞下了医生给他的致幻剂,她并没有选择成为一个有成功事业或者幸福生活的罗宾,而是选择了成为儿子艾伦,去亲身体会儿子艾伦生活的点滴和不易,最后跟艾伦一样喝下致幻剂,实现艾伦去幻想世界跟罗宾团圆的梦想。这也许是罗宾对于抛下儿子艾伦19年的一种赎罪表现吧。

结尾是非常巧妙的一个视角,如果不注意看是会搞错以为这是罗宾的视角在回顾她带艾伦来到这个世界的一生,实际上这恰恰是在快进的展示成为艾伦的罗宾如何度过艾伦的短暂一生。画面上导演设置了小小的陷阱,让人容易误解。结尾的画面基本都是以外人的视角在观察罗宾,艾伦出现则均是借助第三方的映射,也就是说艾伦(罗宾的意识)才是主视角。第一次是在襁褓中的艾伦趴在地上从摄像机中观看罗宾拍戏,第二次是放风筝时从水中倒影看到孩童时的艾伦,第三次则是从玻璃鱼缸中看着妈妈和医生讨论病情,第四次是从玻璃窗中看着姐姐和妈妈相继离开,第五次是出现在未来大会的电子屏幕中,第六次则是通过罗宾病房的玻璃映射出了艾伦。第七次则是通过医生治疗室门上的玻璃窗映射出艾伦的脸。每个场景其实都是前面剧情中出现过的罗宾陪伴艾伦度过的人生,这些经历成为了罗宾成为艾伦的基础,又或者时髦点说过往的经历成了罗宾构建一个艾伦为主角元宇宙的条件。

成为了艾伦的罗宾经历着艾伦所遭受的苦难,做着跟她知晓的艾伦同样的选择,体会着艾伦的种种感受,就像作为演员演出一样。最后成为了艾伦的罗宾也选择了喝下致幻剂进入幻想世界。而在罗宾的幻想世界中,她终于与她所牵挂的儿子艾伦相遇了。在蓝天下的飞机场,罗宾以艾伦的面貌跟艾伦相遇了。铁皮飞行器上映射出来的艾伦实际上是罗宾,她终于遇到了那个经历了种种苦难进入幻想世界的儿子艾伦,一个健康正在完成自己飞机制造师梦想的艾伦,他能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似乎还认出了声音,在转头对她微笑。这个结局非常有意思,一方面表明艾伦成为了健康的人,并实现了飞机设计师梦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母亲罗宾在幻想世界中陪伴着艾伦。罗宾用意识构建的艾伦元宇宙中的剧情发展让罗宾实现了她的陪伴艾伦的梦想。

其实结尾那个跟罗宾相遇的健康设计师艾伦又何尝不是罗宾所幻想出来的呢。19年不曾相见和交流,也许艾伦早就改变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幻想世界的艾伦可能厌倦了那身不健康的皮囊而改变外貌,也可能沉迷在自己小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忘记了设计师的梦想(就像艾迪与罗宾看到疑似女儿莎拉时一般)。只是这样的一个梦境,对于罗宾自身的所有认知体系和赎罪心理来说是逻辑最为合理和自洽的走向。

最后,想起来一点。老年罗宾的动画形象,其实是很像奥黛丽赫本的。罗宾在酒店里去见Jeff Green,说自己这些年在联合国给非洲儿童分发食物,这是赫本去世前的经历。虽然罗比这个经历是偷的门口那个男人的,但导演应该是想通过这段对话提醒大家注意罗宾的外貌改变,还有她故事中经历的真假与否。(幻想世界中艾迪阻止罗宾去跟女儿莎拉相认,因为大家可能都改变了外貌,互相并不认识。甚至罗宾的故事中与莎拉、艾伦的母子情也有可能是假的。就如同在幻想世界中艾迪可以成为宙斯,变成公牛跟欧罗巴共赴云雨)。另外这其实这也是一个讽刺,动画师男子艾迪苦苦追寻罗宾,想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罗宾的选择,结果他创造出了一个无畏野性的女英雄罗宾,但罗宾自身希望成为的却是安静优雅的奥黛丽赫本。感同身受是不可能做到的,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人的感受,除非你能在相同环境经历他所经历的每个细节并做出同样选择,真正的成为他。人生就像一副拼图,他之所以成为他,是由他自身每一个微小的经历和选择而拼凑成的。那么回到罗宾的职业--演员,他们在演出中扮演角色,演出某人的某段经历,演的再好也只是个人对角色和事情的理解和诠释,并不可能做到真实的还原人和事,说白了终究也只是在创造一个梦。

 6 ) 去爱、去犯错、去痛彻心扉的活着

说实话,这是一部神作 起码对我来说是的 这部电影,我断断续续看了三天

真人出演的前半部分我就不赘述了,描写了一个倔强的女主罗宾,她一生都在自己的欲望、对儿子愧疚的爱、以渺小的自己与科技革命大潮抗争。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我就从难理解的后半部分说起吧

时光飞逝,一转眼20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2033年,当初约定的合约今天就是到期的日子了,虚拟角色罗宾已经成了万人追捧的超级明星。

而罗宾的本尊这时正开着一辆老爷车,飞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公路上,这次罗宾是要去参加未来学大会。毫无预兆,后视镜中的罗宾突然变成了卡通形象,周边也慢慢变成了奇幻绚丽而又怪诞神奇的动画世界。

2033年的今天 在未来学大会上,麦拉蒙公司要发布一个更激进的感官产品——幻影剂

让电影成为没有边界的感官刺激,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幻想来构建一个世界,在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罗宾如约来到了麦拉蒙公司的巨型酒店。

表面上麦拉蒙公司以最高规格接待了罗宾,但这其实是麦拉蒙公司老板艾伦蓄谋已久的续约要挟

在酒店的饮用水中,公司老板艾伦给罗宾掺入了超大剂量的幻影剂

罗宾在幻影剂的影响下产生了更强的幻觉,在药剂的巨大刺激下,艾伦进入了更深的第二层幻觉梦境。幻影剂所形成的所有幻觉,都是现实中大脑的真实意识的反射。

在更深层的梦境中,艾伦残存的信念仍然在抗争着,她在第二层梦境中登上了阔别已久的舞台,唱着一首《我将保持沉默》的歌曲,这当然严重违反了合约的条款。

象征着现实阻力的警察以麦拉蒙老板的形象出现,拿着黑帮的标志性武器汤姆逊机枪冲上舞台,强行逮捕了罗宾。这段二层梦境象征着罗宾终究敌不过现实的胁迫

从二层梦境中醒来,艾伦来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麦拉蒙老板艾伦的办公室。这次艾伦要和罗宾签一份新的合约,新合约中艾伦将与众多虚拟角色一样,成为全新的感官傀儡。

艾伦一语道破了罗宾矛盾的心里,虽然真实的罗宾被虚拟角色取代了。消失了20年的罗宾骨子里仍然是个充满表现欲的演员,她渴求被关注,渴求被爱。

即便在台上演出的只是她的傀儡,即便她极力反抗科技大潮的冲击,终究也敌不过自己被爱的欲望。 她20年前就在矛盾中接受了合约,20年后的今天仍然会因为这被爱的欲望接受这个新合约

盛大的“幻影剂”发布会现场,罗宾作为麦拉蒙感官革命的特邀嘉宾上台演讲,罗宾并没有顺从的大肆夸耀“幻影剂”的巨大成功,而是大肆抨击了麦拉蒙娱乐至死的理念,谴责他们没有将科技运用到治愈病症中去造福人类。而是让所有人沉迷在虚幻的幻想中。

在“自由意志反抗军”组织的混乱中一位陌生男人把罗宾带到了安全的庇护所,他一直把罗宾看作自己的梦中女神,迪伦知道罗宾摄入了过量的“幻影剂”,如果在第一层幻境中昏睡过去,就会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幻。陷入不可逆的幻想世界。

可是在药物的强烈影响下,罗宾还是昏睡了过去。

她跌入了多层梦境

影片在这里是无缝衔接的,让观众在这里也同主角一起陷入了现实与幻想的混乱中。 这里致敬了弗洛伊德 的多层梦境理论。 罗宾每次在梦中醒来,都意味着进入了更深层的梦境

第二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与麦拉蒙的抗争,和对儿子愧疚的爱,梦中罗宾被麦拉蒙强行带走,成为了麦拉蒙的复制品还出现了象征儿子小飞的红色风筝。

第三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渴望被爱的欲望,迪伦在梦中对她深情表白,罗宾也第一次对眼前华丽的虚幻产生了质疑。

第四层梦境

象征着罗宾在幻想中痛苦的挣扎,在身穿德军盖世太保制服的士兵押送下。集中营中的罗宾乞求对方杀了自己,给自己一个痛快的了结

第五层梦境

(注意这里仍然是动画风格,说明主角仍然在致幻剂的影响下)

我推测,类似陷入昏迷的病人,在病房中听到了耳边医生的诊断,只言片语进入了梦境。 由于罕见的深度迷幻剂感染多次自杀,2033年的技术无法唤醒,医院使用液氮技术冷冻,让罗宾进入了长达20年的“冬眠”,等待未来技术进步后治愈的可能性。

在冬眠中罗宾进入了第六层梦境

她对儿子深深的挂念,化作了一片冰原上放着红色风筝。由于“冬眠”的彻骨寒冷,抱着儿子在冰面上快乐滑行的罗宾,身后留下了一道道带血的脚印。

现实世界的时间来到了2053年

罗宾在电视新闻的声音中醒来。这里的画风仍然是动画风格,说明罗宾虽然在“冬眠”中被唤醒, 但只是回到了基础幻境,仍然没有摆脱“幻影剂”的影响。

等了20年,仍然爱慕着她的迪伦守候着她。带领她理解这个新的世界,致幻剂使用范围已扩大至全球

99%的人类都在活在幻觉构建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光怪陆离、无限美好,没有痛苦、没有战争、没有强者和弱者。人类彻底释放了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世界中成为了近乎神一样的存在

罗宾怀着对儿子的思念。和迪伦一起翱翔在这个世界的万里晴空中,又一次出现象征着自由的红色风筝它与象征着科技的钢铁巨兽再一次碰撞

一片火光中,伴随着<FOREVER YOUNG>的歌声。渴望被爱的罗宾和迷恋着她的迪伦。 终于修成正果,在真情催出的花朵中,疯狂的为爱鼓掌,这一段画面美的令人窒息

迪伦竭力渲染着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要罗宾留下来,罗宾骨子里的倔强仍在坚持着。 她仍坚信儿子小飞仍然在真实的世界等着她

面对真情的恋人。罗宾还是坚定的服下了最后一颗解毒剂。 人群华丽的外表渐渐幻灭,罗宾回到了真实的物质世界。

穿过目光呆滞的人群。罗宾找到了儿子当年的主治医生巴克,已是白发白须的巴克告诉罗宾,他一直照顾着小飞。失去所有感官能力的小飞,坚持等了罗宾19年。在19年的漫长等待中,小飞不忍看到巴克为了照顾自己一天天老去。终于在动摇中崩溃了,仅仅在半年前服下了“幻影剂”去往了精神世界。

就像沙砾被扔进大海,在那个幻想的世界中,他已经淹没在了人海中,他可能变成任何人的样子,谁也找不到他了,命运又一次与罗宾擦肩而过。

万念俱灰的罗宾再一次服下了“幻影剂”,她选择化身儿子的模样 在子宫中听着心跳 在妈妈的胸膛上宁静的睡去 在襁褓中看着辉煌的过去 在湛蓝的天空下

她 终于活成了 自己想要的样子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究竟是你梦到了蝴蝶 还是蝴蝶梦到了你?

也许这一切 仅仅是一部虚拟角色出演的电影 也许 那个真实的罗宾 早在被扫描之后就已经不在了 去、去犯错撕心裂肺的思念 去痛彻心扉的活着

即便 你只是一个 没有灵魂的 傀儡

 短评

#豆瓣春日影展# 非常创新,颠覆的乌托邦类型电影。影片有很多含蓄的隐喻,虚拟网络文化、知识产权、权利、自由、恐怖主义、资本主义、生命延长……前半部分是电影业的未来启示录,罗宾的形象、她的所有情绪被扫描进了电脑,从她签约之日起,她就被禁止表演,再也不能表现她的才华;后半部分动画是离奇怪诞、充满想象力,迷幻的世界,大多数人否定真相,选择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7.5/10)

6分钟前
  • 狼矛
  • 推荐

科技时代先是把人变成一串代码,然后是变成化学分子,只要闻入味道就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成为你想成为的。从神话到后现代社会,一切转瞬即逝,你不再是你,而是被他人利用,成为他人的注脚,而这种伤害和失去是相互的。罗宾怀特,阿甘喜欢的女孩和纸牌屋的总统夫人,在片中演出了作为演员的复杂。被机器捕捉表情的那段是失去演员这一身份与职业的开始,这种时光的奔赴不会回头。在吸入药剂成为动画人物踏入麦拉蒙号的时候,舒伯特的D929第二乐章响起,描绘着变成代码后的电影明星,电影这一最年轻的艺术,到最后或许真的会成为刺激大脑的电波,对于追求大片的当下真讽刺。

10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好久之前看过,前几天还在微博上推荐,到头来自己都还没在豆瓣上点“看过”……关于这个片子可以说的太多,现在只说一句:这片子早晚被封为神作!

11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能拍出这种电影的 一定是神

13分钟前
  • 鹿拿
  • 力荐

把电影还给电影后演员还剩下什么?前40分钟太打动人心了,以至于后面动画反而相形见绌。罗宾·怀特,终于记住了这名字。不是“阿甘正传”里永远在路上的女孩,不是“共犯”里被冤屈的林肯谋杀犯,不是“纸牌屋”里无情的政治女性,她叫罗宾·怀特。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好烧脑,一开始以为是讽刺未来科技和电影工业的(喜欢!),变成动画之后发现完全变成了另一回事,然后变回真人之后就彻底没边儿了。。。这思维真是比里面的翅膀和风筝还要无边!我要看原著!另外你们是不是都没看出来演罗宾莱特的女儿的是超脱里面的贾斯汀碧波啊。。。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优点:有想法的改编,没一门心思“还原”原著;缺点:对真-幻关系的讨论有亮点,但基本上是原作的功劳,编剧自己添加的伐木累故事属实平庸,说充满哲思的相当一部分应该都不思吧,与此同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于简单化以至于使这种批判沦为姿态丧失有效性。还改不了非要给真实找一个“保证”的基础主义毛病,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没有改变,掌握表象之后的所谓真实当然没有任何反抗-生成的可能。

23分钟前
  • Xieirse
  • 还行

真人部分略弱,还是动画部分更有味道。绚烂与绝望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致幻剂是人类精神最后的堡垒?飞艇是现实与虚妄交融的集控站,不仅在其功能,更在其形象表达。动画化的未来世界,消瘦了人类实质的肌体,却让繁花与哲人成为生活之中心,不在乎现实的得失,享乐在互动的高等灵魂层面。回到现实如直面遗憾的过去,谎言洞破,这转折真叫我悲悯。亲历一遍,爱更无憾。

26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与原作氛围相比改编可以用『绝望』二字来形容。娱乐至上的社会以数码取代真人演员,二十年后在大区域内进行致幻药剂实验,四十年后人类缩回精神世界的壳里等待死亡。象征自由的风筝撞碎钢铁飞机只是梦境,或许此刻的我们都不是真实的。

3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3.5;采用了莱姆原著中致幻剂达成未来狂欢盛世的概念,但比起原文本之高度隐喻、时间线之跳跃和政治指向性之强,本片的重点紧扣于母子关系的羁绊与电影在未来是否有存在必要,倒也别开生面,毕竟原样呈现原著极其困难,影片在情感部分的浓墨重彩弥补了想象的不足——虽然多少因轻“技术”而显得清浅。前半部真人部分还可以砍掉些,动画部分的华彩很美,但流于浅尝辄止,这么好的概念落脚于“爱”还是太美式了。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米歇尔冈瑞加塔可夫斯基,再来点韦斯安德森和特瑞吉列姆,造就了如此超越时代的作品,那游离飘渺的视角是否来自于人类也未可知,可能电影本身就是属于未来的,但我们却依然能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为其中的影射而思索,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庆幸,庆幸我们还存在于能够感触的世间。

3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真人部分漫不经心,动画部分力挽狂澜。

38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想看2014-01-02] 2013戛纳双周。女主角用本名出演且cue本人的职业生涯这件事还是蛮厉害的,有点想看看莱姆的原作。对未来反乌托邦的描述也太套路了点(反乌托邦故事里,看到抵抗军就想笑),加上对影视行业特别套路且说教的自反……当然真人进入动画的那个时刻实在是美妙,动画与真人的对比也相当棒,但是其实缺少一层两重世界穿透性的互动(就是动画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在现实空间里怎么对应),这一点上[盗梦空间]和[头号玩家]都做到了。虽然确实是好片但实在打不出五星。

4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没完全看懂,不太喜欢这种画风。总体上是一部梦蝶型反乌托邦电影

44分钟前
  • 罗夏
  • 还行

近年较为罕见的软科幻大作《未来学大会》,真人加动画的啮合,令观者脑洞大开,上天下地、云里雾里。但探讨的主题似乎有些嫌多,前半段像《33D》那样大肆讨论电影的未来——尤其是真人演员的未来。后半段正式进入了嗑药的真实与虚拟世界讨论,无奈不知如何收尾,倒打一耙,以此生不渝的母子情收场…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部关于迷影哲学的终极寓言,前半段还在阐述数字时代技术奇迹与传统行业情结陨落的对立矛盾,后半段就将这种潜在的存在主义迷思直接放大到结构置换的无限解读中去。看似宏大叙事背后的背后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选择,爱,家庭,梦境,重生。动画制作秉承怀古迷幻风,配乐煽情恰到好处,信息量也很大。

5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科幻概念玩的飞起。乌托邦固然虚幻,可现实同样不堪。在这么个娱乐至死的梦幻乌托邦时代,动画沉浸取代真实社会,如何辨别真实与梦幻未必最重要的,是否有勇气逃离“柏拉图的洞中世界”才是脱离的关键。本质上,都是现实里给穷人精神高潮的维稳工具,穷人是不配拥有“自由意志”的。大趋势看,这概念可能真的就是未来。7.8

5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很少看到这么难懂的片子了⋯⋯不过大半原因是因为电影用词较深,对话快,所以语言跟不上吧(VO法语字幕)故事和观念是明白的,但逻辑与细节难以理解。三个聪!明!姑娘看完了面面相觑,大叹好!难!懂!!!不过不懂也不影响欣赏,动画部分非常美,一定有吃一些致幻药品才能做出如此画面吧。

54分钟前
  • j u n
  • 还行

凡是和哲学和未来学沾边的东西,总会让人觉得烧脑,一个不再需要演员亲自表演的未来,一切都被数字化和电脑CGI取代,让演员在大银幕上永不老,甚至让死去的演员的复活。但致幻的未来世界依然绕不过一个人一生中的那些遗憾和不圆满,无论从幻觉中找到多少次弥补的机会也都是让遗憾更遗憾。★★★★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